
区委领导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
区领导 **
同志们:
今天的调度会,既是分析研判会,更是加压鼓劲会,核心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紧盯全年目标,盘点进度、查找不足、压实责任,确保“环境更美生态更优”行动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、见到实效。生态文明建设一头连接着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,一头连接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,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,这项工作松不得、慢不得、虚不得。大家必须清醒认识到,我们区的生态环境基础仍不稳固,历史欠账与现实压力并存,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群众期盼,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,务必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和紧迫感,再加压力、再强举措、再求突破,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质的提升。下面,我讲5个方面的建议。
一、扛牢政治责任,以更高站位深刻把握生态优先的时代要求
*强调:“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,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。”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《*生态文明思想文选》第一卷,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,在全国发行。这为我们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。当前,我区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爬坡期,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成色。全区上下必须将“生态第一位”的理念刻入骨髓、融入血脉,贯穿于决策、执行、督查全过程,以生态建设引领和倒逼发展方式转变,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。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与实践自觉。持续深入学习*生态文明思想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,结合我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实际,深刻领悟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内涵,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突出问题、提升环境治理效能的实际行动和政策措施,杜绝学用脱节、知行不一。二是坚守“生态立区”战略不动摇。深刻认识生态环境的不可替代性,将生态保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前置条件和刚性约束。在制定发展规划、谋划产业布局、推进项目建设时,生态考量必须优先于经济成本核算与短期效益,凡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,坚决实行“一票否决”。三是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。摒弃“先污染后治理”的老路,坚决破除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......此处隐藏4636字,下载文档可见......必须构建起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、职责清晰、贯通有力的责任体系,强化督查考核问责,形成一级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,真正让各项制度“长牙带电”。一是强化领导干部“一线工作法”。严格执行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”要求。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,要真正扑下身子、深入基层一线,坚持“四不两直”方式常态化开展督查调研,现场办公研究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和群众环境信访难题。必须做到“眼里有活、手中有招”,亲自协调、亲自督办,打通落实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二是深化问题排查与系统治理。由区攻坚办牵头,联合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,立即着手对近三年来我区各类环境信访举报件、上级督察反馈问题、媒体曝光问题及自查发现的环境问题进行系统梳理、建立台账、分类管理。深挖问题根源,找准制度漏洞和管理短板,举一反三,做到整改一个问题、堵塞一类漏洞、完善一套制度。三是建立常态化“回头看”预警机制。在问题整改基础上,建立覆盖全区、定期开展的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效“回头看”机制,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。区攻坚办和生态环境局要承担起责任,深入研究生态环境变化的季节性、周期性规律以及辖区内主要产业的生产周期特点,定期进行前瞻性工作提醒预警,对关键时间节点的环境风险,提前制定防控预案并部署落实。四是健全考核激励与严肃问责体系。完善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,将“环境更美生态更优”行动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,提高权重。对工作实绩突出、环境改善显著的镇街、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;对履职不力、未完成任务、责任区内环境问题突出、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甚至引发重大环境事件的单位和个人,严肃追责问责。
同志们,加强生态环境保护、推动绿色发展,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。做好这项工作,体现的是政治担当,考验的是为民情怀,彰显的是能力水平。希望大家切实从思想深处警醒起来,把今天的会议精神带回去,把自己肩负的责任扛起来,迅速行动、真抓实干,以钉钉子精神把每一项部署落细落实,把每一个问题改彻底改到位。全区上下要同心同向、奋力拼搏,以生态环境保护的扎实成效,为我区走好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奠定最坚实的绿色基底,向全区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!